隨著大批預售案進入交屋高峰期,建商與住戶的「公設點交大戰」正在全台各地上演,根據臉書社團「賣厝阿明 知識+」的版主阿明透露,從內政部最新揭露的資訊發現,點交制度正面臨四大棘手難題,其中最讓住戶跳腳的是「品質爭議」,從牆面裂縫到磁磚色差,這些看似細微卻影響居住品質的問題,往往成為雙方攻防焦點。
「賣厝阿明」在其經營的M傳媒撰文表示,走進任何一個剛交屋的社區,幾乎都能聽到類似的抱怨,例如買家控訴樣品屋的游泳池明明有35米,現在卻縮水成25米,這種「契約履行爭議」正是當前排名第二的糾紛來源,建商廣告與實際完工有落差讓許多住戶感覺受騙,更棘手的是「保固認知落差」,雙方對保固範圍與起算時間各執一詞。
阿明提到,最常引發爭議的是「球員兼裁判」現象,由於建商在初期持有大量未售戶,能夠輕易主導管委會成立與點交程序,對此國土署長吳欣修坦言,現行法規確實難以限制這些「個人戶」參與管委會,導致許多社區在點交時,住戶權益被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購屋合約也容易出現「球員兼裁判」現象,根據立委揭露,部分建商會在契約中設下陷阱,例如要求買方在極短時間內完成驗收,否則自動視為點交完成,甚至規定管委會成立後的三個月內必須完成公設點交,無視實際驗收需要時間。
阿明透露,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正著手制定更明確的檢測標準,要將面水平、牆面龜裂等「非屬法定但影響居住品質」項目納入規範,內政部長劉世芳更強調,最務實的做法是要求購屋族與建商在契約註明權利義務,避免後續爭議。
阿明指出,新屋點交大戰的背後,反映的是台灣房市快速發展下的制度缺口,因此有專家建議,買房簽約過程務必睜大眼睛,最好能請專業驗屋公司把關,有助降低購屋風險。
(封面示意圖/Pexels)
【往下看更多】
● 靜謐×自然×品味 衡美沚 高端生活家獨具慧眼之選
● 北士科最貴案每坪143萬! 遠雄:輝達來了「沒大調房價」
● 泰嘉開發深耕九份子 《一字得》全新國際飯店級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