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網路傳出推案龍頭寶佳集團全面降價15~20%,不過事後旗下建設澄清為不實謠言,降價僅為部分地區特定建案。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直言,全台未大降價不代表不會發生,只是現階段尚未成真,並列舉過去4種環境下的降價模式,回頭看可發現「趁建商病要他命」,是撿便宜好時機,錯過就會搥心肝。
相關新聞:傳寶佳全台建案降15~20% 網憂「這類人」:麻煩大了
何世昌在臉書粉專「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針對上週寶佳集團傳出全台建案降價15%~20%一事提出看法,首先說明網路傳言與第一線資訊有落差,從目前多個縣市新建案第一線消息來看,並未出現網傳全台大降價的情況,但不代表這件事不會發生,只是現階段尚未成真而已。
▼網傳寶佳集團全台建案大降價,不過業者隨後發聲明澄清。(圖/翻攝臉書粉專「何世昌的房產知識Buffet+」)
眾所周知寶佳不僅是大規模量產型建商,更是「市場派」建商,何世昌解釋,所謂「市場派」,在定價策略上會隨著景氣起伏作彈性調整,有別於「品牌派」建商固守價格。觀察寶佳過去的價格策略,若出現降價,通常是「循序漸進」式降價,而其降價模式,往往在以下4種環境下進行價格調整。
一、建案銷售停滯,區域供過於求
寶佳推案數量多、推案量大,倘若在同一區域內,發現旗下各建案都賣不動,他們會意識到並非個案銷售不佳,而是整個區域供需出狀況,而且通常是需求減緩造成的供給過剩,此時會決定整個區域內的建案同步降價。
例如大約在2014~2015年間,寶佳在桃園青埔特區有大量推案,當時青埔最高成交單價已見到4字頭,平均成交單價約在3字頭,然而寶佳可能察覺到市況不對勁,於是在青埔重要交通路口的預售案廣告看板,率先打出「一坪26萬元」破盤價,降幅超過15%。
何世昌回憶,雖然寶佳快速降價,但降價後銷況依舊不佳,之後價格一路下挫,最低還出現1字頭流血價。「當然,現在回頭去看簡直夭壽便宜。這也讓購屋族了解一件事,『趁建商病要他命』」,他強調,建商大降價時就是撿便宜好時機,錯過了就會搥心肝。
二、餘屋案出清
寶佳被視為「市場派」建商的另一個因素,是他們向來不留餘屋、或者餘屋存量極低,所謂餘屋指的是成屋後未賣出的房屋,並非指預售屋。何世昌指出,當寶佳啟動價格戰時,殺最兇的並非預售屋案,而是即將交屋、以及已經交屋的成屋案餘屋,這類產品在景氣極差時會出現「骨折價」。
例如2016~2017年間的桃園八德擴大重劃區,當時市況極差又逢大量交屋潮,新建案價格由2字頭下滑至1字頭,寶佳的成屋餘屋單價狂砍至14萬,降幅達到30%。何世昌指出,如果購屋族非得要超甜價才買,或許可以等待寶佳成屋案出清價那一刻來臨,事後回頭去看,買家個個是贏家。
三、個案調整
何世昌說明,目前寶佳做法比較類似「個案調整」階段,部份銷售成績較遜色的預售案,以及餘屋量較多的成屋案,售價的確有所調降,近期台南個案退款降價,正屬於此類。
寶佳是屬於願意聽取代銷意見、保持銷售與定價彈性的業主,倘若在推案量多的區域,每個案子都賣不好,那很大可能是市場出問題。何世昌指出,若是在推案量較少的區域,又遇到銷售情況不佳,若檢討後歸咎原因是出在定價過高,寶佳大多願意調整降價,讓代銷有更大空間,而非炒代銷魷魚。
四、景氣全面反轉
如果這波房市景氣如同2014下半年至2017年底的全面反轉,那麼寶佳會毫不猶豫在全台祭出大降價。何世昌解釋,「市場派」的顯性操作策略,就是儘快把手上案件套現、回收資金,或是套現後再將資金投入下一案,提高資金周轉率。
然而去年第4季以來至今,全台房市仍未全面反轉,反而如同先前所預估般呈現「七大都會區走勢分歧」,比如說寶佳大本營桃園市,或者是新北市等地市況相對穩健,多數建案售價沒有調整。
最後何世昌仍安慰購屋族不必氣餒,雖然多數建案價格沒調降,因為「房價是談出來而非等出來的」,現在只要有誠意出價、願意買願意談,相信案場都願意向業主爭取更大的讓價空間。他也對降價的真偽直言,自己有空時多去看看幾個案場、詢問價格之後,真相不辯自明。
(封面圖/東森財經新聞張琬聆攝)
【往下看更多】
● 靜謐×自然×品味 衡美沚 高端生活家獨具慧眼之選
● 北士科最貴案每坪143萬! 遠雄:輝達來了「沒大調房價」
● 泰嘉開發深耕九份子 《一字得》全新國際飯店級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