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政府宣布普發現金1萬元,但行政院近日討論是否設立「不領取」選項,最終今決定不新增該選項。國民黨立委李彥秀批評,這反映了政府目前的「看報治國」困境,更凸顯政府決策經常缺乏完整的規劃和配套,亂象頻傳。
玄奘大學教授釋昭慧曾提出不領取普發現金的建議,並呼籲行政院設置「不領取」選項。為回應社會各界的呼聲,行政院長卓榮泰指示財政部在建置普發現金登記網站時,研討增設不領取選項的可行性。這一提案引發了支持和反對的激烈討論。然而,行政院今日表示,考量到需要為「不領取」選項建立身分驗證系統,且擔心可能造成個資外洩,因此會延誤整體發放進度,最終決定維持原有的領取管道,確保發放現金的過程能夠簡單順暢。
李彥秀指出,行政院秘書長張惇涵此前曾要求各部會「照三餐」回報輿情反應,把部會首長管得像三歲小孩一樣。沒想到,第一位在新規定實施後發生失言的竟然是卓榮泰。卓榮泰上週指示財政部研議是否增設「不領取」選項,結果這一提議遭到綠委的反對,社會輿論也普遍不滿。最終,行政院今天又改變政策,決定普發現金不設「不領取」選項。
李彥秀表示,這一事件不僅暴露出政府「看報治國」的尷尬,更彰顯了政府決策隨心所欲、缺乏謹慎規劃的問題。他強調,「增設不領取選項」根本是出於政治操作的考量,這不僅增加了財政部的工作負擔,也給民眾帶來了不必要的麻煩。以往不論是普發現金、消費券,還是敬老金、生育津貼等社會福利措施,只要民眾選擇不申請或不領取,剩餘款項會直接繳回國庫或市庫,這是慣例,並未發生過問題。
李彥秀指出,這次增設「不領取」選項的真正目的是為了給主張「回捐政府」的群體一個交代,並為青鳥側翼提供效忠表態的途徑,但這樣的隱形成本將由全民來承擔。雖然這一政策髮夾彎的做法避免了行政院繼續失血,但同時也讓政府的公信力再度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