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峻議長災後動員:設物資中心、逐戶清冊發放、動員重機具清淤,花蓮光復災區一週完成四大任務

花蓮縣議會議長張峻。(圖/翻攝自網路)
花蓮縣議會議長張峻。(圖/翻攝自網路)

十月初,花蓮縣光復鄉因堰塞湖潰壩與強降雨衝擊,造成多處社區道路中斷、住戶屋損。花蓮縣議會議長張峻迅速啟動救援機制,於大富村富安宮設立物資發放中心,作為物資進出與人力調度的前進據點。

張峻率議員團隊與地方村里幹事、志工建立聯絡機制,從名冊彙整、到戶聯繫,到現場簽收,每一環節皆經監控。為支援受災鄉親,議會短時間內募集超過新台幣一千三百八十萬元善款及大量物資。物資項目包括床墊、棉被、電鍋、電風扇、白米、罐頭、乾糧、礦泉水與衛生用品等。所有慰問金與物資均貼附標示來源與用途,以利盤點與追蹤。

在逐戶發放階段,張峻團隊不採集中點,而是深入馬太鞍、大全、太巴塱等受災村落,逐一核對受損戶、登錄需求後,至家戶現場交付慰問金與生活物資。慰問金分為重災戶每戶新台幣五萬元,一般受災戶每戶六千元,合計涵蓋超過兩百戶。除金援外,還協助搬運破損家具、清理屋內淤泥。

另一方面,救援行動不僅止於物資發放。張峻協調地方建築商與貨運業者組成「光復鄉災後協助平台」,集中管理物資分配、運輸與需求登記。三日內平台完成超過六十趟物資運送,將電力維修材料與生活必需品送抵受阻地區。不僅如此,他更動員四部重型機具進入光復鄉中正路段及馬太鞍溪周邊,配合道路單位、志工與居民進行清淤、堆積物清除與主要幹道恢復作業。臨時設立熱食站,連續三日共提供約一千五百份熱食給災民與救援人員,緩解受災第一時間的生活困境。

行動歷經一週,完成善款發放、物資分配、清淤支援及交通暢通四大任務。議會已進入第二階段工作,著手整理受災家戶資料、補助申請流程與缺口清單,協助地方單位配合社福體系推動續建。這整體行動標誌著地方政府從監督角色轉為貼近基層、快速回應的實務操作,讓災後重建不只是數字,而是真實回應受災戶的即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