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擔任台北市長期間,核定京華城容積率從560%增至840%,被監察院認定有重大違失,1月提案糾正;台北地檢署5月介入調查後,秘密約談近30名官員,12日再傳喚關鍵人物、都市計畫委員會主持人彭振聲,並以涉犯《貪污治罪條例》圖利罪嫌重大,諭知限制出境。《菱傳媒》掌握,全案將從「他」字轉為「偵」字,不排除近期約談柯文哲。
柯文哲近期飽受2024總統大選期間政治獻金浮報、虛偽填報等爭議,原本清新廉潔形象一夕變調,人設幾乎崩毀。如今北檢偵辦中的京華城弊案,案情也向上延燒,昔日副手之一彭振聲,8月12日遭檢察官改列被告,全案即將轉為偵字案調查,意味著檢方認定被告的身份與犯罪態樣已大致清楚,讓柯文哲頭疼的案件又多一起。
京華城案源自於1991年間,京華城以捐地3成做為附帶條件,把地目「第三種工業區」變更為「第三種商業區(商三)」,容積率從300%提高為560%,北市府另給予「允建樓地板面積保障」,可蓋到12萬0284.39平方公尺,換算容積率達646%,2001年間完成「實設容積樓地板面積」更高達11萬1919.11平方公尺,換算實設容積率為678.91%。
而後京華城申請重新開發,台北市政府原認定重建的容積率,應以捐地後所餘的7成「商三」土地計算392%,經過監察院糾正,北市府2018年1月18日公告細部計畫修訂案,改為認可容積率為560%,同時刪除「允建樓地板面積保障」條款。
京華城不服提出行政訴訟,但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認為之前的允建保障屬於「一次性」,重建後不應再次適用,而須回歸「商三」法定基準容積率上限560%,判京華城敗訴。
法院判決具有實質拘束力,依法北市府即無彈性裁量增加的空間,未料京華城另循《都市計畫法》第24條自提細部計畫修訂案,爭取560%×20%容積獎勵(總共840%),北市府也配合受理,無視「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明定商三容積率不得超過560%的限制。
北市府都委會也逕行參採《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辦法》所定的獎勵規定,法外創設「韌性城市貢獻」、「智慧城市貢獻」及「宜居城市貢獻」等獎勵項目,額外再給予最高20%的容積獎勵,換算高達5585坪,如加計建照的免計容積部分,樓地板面積合計約1萬0265坪。
北市府2021年11月1日公告核定後,都發局2022年依容積獎勵內容核發京華城建照,預定興建共26層253戶,基地面積1萬6485平方公尺,總樓地板面積25萬4527.43平方公尺。
監察院批評,該容積獎勵明顯逾越牴觸細部計畫上位法規,北市政府及都委會竟疏未於審議過程確實評估,草率核給容積獎勵,有明顯疏失及重大違失,1月間提案糾正。
廉政署北部地區調查組5月間也接獲台北市議員鍾小平等人檢舉,報請北檢指揮,由時任台北地檢署檢察長的法務部長鄭銘謙指分給檢察官林俊言偵辦,原立「他」字案,柯文哲與時任台北市副市長兼都委會主持人彭振聲均列被告。
林俊言為司法官班46期結業,曾調最高檢察署辦事,2023年返回北檢,5月承辦本案,他分頭請北調組及北檢檢察事務官秘密約談北市府都市發展局及都市更新處的承辦與經手官員說明,前後共傳喚近30人,訊問內容包括京華城是否適用都更、提高容積有無違背法令、背後是否有人指使等細節,鞏固相關事證後,終於12日出手傳喚彭振聲。
而讓林俊言逐漸形成全案可能涉及犯罪的心證,除了近30名官員的證詞、監察院糾正案,還有台北高等行政法院的判決,該判決也是京華城容積率560%,沒有向上調高空間的重要依據。
罕見的是,林俊言並未由下而上先傳喚該案的都委會委員,而是直接強取主持人彭振聲,並在歷經2個小時偵訊後即認定「圖利罪嫌重大」,顯示已對全案有明確方向。值得玩味的是,圖利屬於5年以上重罪,但北檢不只未聲請羈押彭振聲,連諭知交保都沒有,僅命其限制出境、出海、限制住居。依照過去的司法實務觀察,不排除彭振聲已認罪、改列污點證人或供出上手。
據《菱傳媒》掌握,全案將從「他」字案升級為「偵」字案,代表林俊言已確認犯罪事實、框架與被告,檢方偵辦動作即將進入案件核心,全面延燒。
由於京華城是柯文哲任內唯一一件民間業者自提的都市計畫變更案,法外創設容積獎勵,之前也傳出彭振聲曾說「依長官指示辦理」、「都更容獎是最高行政首長的裁量權」,再加上相關文件有首長用印,北檢此次升級偵查動作,種種跡象都指向偵辦動作已瞄準市長柯文哲,柯文哲將直球對決7月才到任的北檢檢察長王俊力。
曾任調查局長的王對於偵辦貪污案件有犀利角度,此次既然同意放行林俊言直取彭振聲,顯示他也想速戰速決,約談柯文哲將成必然選項。王俊力若想降低不必要的政治紛擾,應會考量立法院將於9月份開會,選擇提前於8月底前傳喚,此舉可望減少戰線延長到立法院的機會,以利林俊言放手辦案。
更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