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新竹縣長選戰,還沒正式開跑,局勢卻已經比許多人預期得更緊繃。過去被視為藍營「鐵板中的鐵板」、長期毫無懸念的新竹縣,如今正出現結構性的鬆動。民進黨的鄭朝方,在竹北市長任內逐步累積聲望與能見度,再加上選民結構改變與地方議題的堆疊,使他在最新一輪民調中,展現出「攻城而非守土」的姿態。
與此同時,國民黨在新竹縣內部,仍停留在「誰要出線」的盤算階段。但從艾普羅最新公布的民調來看,有一件事情已經非常清楚,而且不容自我安慰式地忽略。新竹縣的國民黨,已經沒有「樂觀」的權利,沒有「反正提名誰都會贏」的本錢,更沒有「先試試看」的空間。因為,鄭朝方真的強,而且強得超乎不少人原本的想像。
一、民調證明:鄭朝方全面壓制兩位國民黨熱門人選
民調數字,往往比政壇氣氛更誠實。這次由艾普羅行銷市場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所做的調查,是在11月20日至22日晚間,針對新竹縣20歲以上選民進行電話訪問,共完成1070份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約為正負3個百分點。
在三組「假設對決」中,數據清楚到不能再清楚。鄭朝方對決林思銘,鄭以40.98%對28.6%領先,差距達12.2個百分點。鄭朝方對決陳見賢,鄭以42.5%對24%領先,差距更擴大到18.5個百分點。而鄭朝方對決徐欣瑩,鄭以36.8%對33.9%領先,差距僅2.9個百分點,落在誤差範圍內。
三組民調數據擺在一起,結論只有一個。徐欣瑩是國民黨唯一能守住新竹縣的人。其他兩位,只要出線,就是提前宣告新竹縣進入政黨輪替風險。 黨內互比 ,徐欣瑩也以30.2%贏過林思銘的16.3%以及陳見賢的12.9 %。徐欣瑩自己也非常清楚這個局勢,她看到民調後的回應是:「所有人都要警惕,新竹縣需要我,我會義無反顧。」這不是喊話,而是一個理解局勢之後的必要表態,因為這場選戰,是國民黨不能輸的一戰。
二、為什麼徐欣瑩能打平鄭朝方?因為她具備三大結構優勢
若只看民調,你會以為兩人實力相當。但深入分析選民結構後你會發現,徐欣瑩之所以能打平,並不是僥倖,而是因為她唯一能跨越三大關鍵票倉:竹北、傳統客家庄、科技新移居族群。
竹北市是決勝關鍵。新竹縣有一句選舉鐵律:得竹北者得新竹縣。竹北具有三個全台排名前列的特性:外來人口最多、科技從業者密度最高、年輕家庭移居比例最高。鄭朝方是現任竹北市長,在竹北市的支持度大幅領先所有國民黨人。陳見賢、林思銘在竹北都輸得很明顯。而徐欣瑩的特殊性在於,她在竹北雖然輸鄭朝方,但輸得較少,更重要的是,她在其他鄉鎮「全部贏回來」。這才形成「全縣打成平手」的局面。
傳統客家庄是新竹縣中藍營的票倉核心。徐欣瑩在2018、2022的選戰中已證明她在客家庄具有深厚支持度。相比之下,其他國民黨候選人要跨越族群界線相對困難。這意味著,客家庄是徐欣瑩穩住藍營大盤的穩固底盤。
科技新移居族群是她最不可替代的優勢。她是交通大學博士、科技專業出身,擅長科技治理、資料分析、基礎建設規劃,是少數能與竹科工程師、科技管理階層「講同一種語言」的政治人物。對竹北特別重要,因為這裡正在快速科技化、人口年輕化,而地方治理也逐漸科技化。徐欣瑩是能把「科技語言」轉化為「城市治理能力」的人,這是她能與鄭朝方抗衡的核心原因。
三、選民結構改變與地方議題堆疊的效應
這份民調還透露出另一層重要訊息。新竹縣的選民結構正在快速改變。過去十年間,竹北人口從不到十萬暴增到超過二十萬,外來移居人口占比持續攀升。這些新移民多數來自雙北與桃園,從事科技相關產業,對政黨認同較為淡薄,更重視候選人的治理能力與政策實踐。
同時,地方議題也在發酵。交通壅塞、學校不足、公共設施落後、房價飆漲等問題,都在考驗執政者的應對能力。鄭朝方作為竹北市長,雖然面臨這些挑戰,但他透過具體建設與積極溝通,在選民心中建立起「做事市長」的形象。這種形象的累積,正是他能在民調中展現強大攻勢的基礎。
對國民黨而言,這意味著傳統的政黨動員與組織戰已經不夠。候選人必須具備回應新移民需求、解決城市發展問題、展現專業治理能力的條件。這也是為什麼在三位可能人選中,只有徐欣瑩能與鄭朝方打成平手。她的科技背景與過往經歷,恰好能回應這群關鍵選民的期待。
四、從政黨戰略來看:新竹縣是一場輸不得的選戰
新竹縣在國民黨戰略中具有三個重要位置。第一,它是北台灣藍營最穩定的堡壘之一。第二,它是竹苗政治象徵區,對整個桃竹苗選情具有指標意義。第三,一旦失手,代表「北台藍盤動搖」的重要指標。
因此,這場選戰對國民黨而言不是普通的縣市長選舉,而是整個北台灣戰略的支點。如果新竹縣失守,不只是「一席縣長輸掉」,桃園、新北市都會受到牽動,整體政治氛圍會全面轉向不利,黨的士氣與動能會被徹底削弱。換句話說,新竹縣是藍營的防守底線,輸不得,也不能亂提名。
從全國布局來看,2026年地方選舉將是2028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如果國民黨在傳統優勢縣市接連失守,將嚴重影響黨內士氣與社會觀感。新竹縣的象徵意義格外重大,因為它代表的不只是一個縣市的得失,而是國民黨能否在結構變遷中找到有效應對策略的試金石。
五、民調與結構都指向同一個名字
民調證明了,選民結構證明了,科技與客家票倉也證明了。國民黨若想守住新竹縣,徐欣瑩是唯一解,其他人都不可能贏。鄭朝方的氣勢已經成形,民進黨志在突破藍營鐵板。國民黨已不能再以「我們本來就很穩」安慰自己。
這不是一場可以用派系平衡、論資排輩或政治交換來處理的選舉。這是一場必須贏、不能輸的保衛戰。當民調數字如此清晰,當選民結構如此明確,當唯一能與對手抗衡的人選已經浮現時,國民黨的選擇其實並不困難。
新竹縣是否會迎來第一次政黨輪替,不只是選民在投票那一刻的決定,也是國民黨在提名時,是否願意尊重民調與結構的選擇。
真正的結論只有一句:新竹縣輸不得,要贏,就只能是徐欣瑩。
房業網
粉絲專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