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當「月亮黨主席」!羅智強參選「最強理念」是什麼?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中)加入國民黨黨主席之爭。(圖/摘自臉書)
國民黨立委羅智強(中)加入國民黨黨主席之爭。(圖/摘自臉書)

在眾多國民黨主席參選人中,只有羅智強將參選焦點放在如何贏回2028總統大選。其他候選人多談理念或改革,他則強調自己參選黨主席的目的在於為國民黨打造勝選條件。

為了贏回政權,他苦思提出戰略性的「月亮理論」:黨內只能有一顆太陽,他願做月亮襯托太陽,及早確定唯一太陽。認為主席的任務是為總統大選創造一個太陽的空間。

一、月亮理論與單一太陽

羅智強在國民黨主席選戰中提出「月亮理論」,初時被視為突兀的異端,如今卻逐漸受到黨內同志理解與接受。

他指出國民黨能贏的兩次總統大選都由「一顆太陽」領軍,而輸的三次選舉則因多顆太陽互鬥而失敗。

這個反省讓他決定參選黨主席,目標不是爭權,而是為創造單一領袖的空間。他強調自己願意當「月亮」,陪襯並照亮未來的總統候選人,避免黨內再出現多個權力中心。

二、理念細節與黨內回響

羅智強的理念有兩層。一是透過這次黨主席選舉為唯一的「太陽」鋪路。

他反對用初選或協調的方式產生候選人,因為在他看來這些機制容易演變為「太陽群戰」,最終誰也無法凝聚全黨力量。他認為黨員應在主席選舉時直接表態,決定是否支持單一領袖。

二是他承諾當選後只帶領國民黨打完2026年縣市長選舉,隨即交棒給預定的總統候選人。這種明確的時間表,既讓黨有充分準備,也避免黨主席與總統候選人分屬兩人而內耗。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一太陽、一月亮」的主張並非孤芳自賞。前台北副市長李永萍在評析郝龍斌時指出,郝龍斌的個性是不愛自我吹噓,適合當黨主席,也能避免產生兩個太陽的局面。

這番評論被解讀為:郝參選黨主席的目的,不是要成為另一個太陽,而是希望為唯一的太陽鋪路。這與羅智強的理念相互呼應,顯示黨內其他陣營對「只要一顆太陽」的共識正在形成。

三、政治格局與勝選策略

從更大的政治格局看,羅智強強調自己的一切行動都以國民黨的最大利益為依歸。

他認為,若藍營仍沉溺於派系之爭,2028年將再次把勝利拱手讓人;唯有提前確立領導核心,讓全黨團結備戰,才能提高勝選可能性。

這種「先整合後作戰」的策略,不僅為盧秀燕或任何可能的候選人爭取緩衝時間,也為國民黨贏得民心鋪平道路。

當然,理念落地還需黨內共識的支持。黨員要在10月18日的投票中,用選票決定是否接受羅智強提出的單一領袖路線。

若他勝出,意味著國民黨將提前進入總統戰鬥位置,避免內部拖延;若他落敗,或將被解讀為多太陽派佔上風,繼續的內鬥恐怕難免。

無論結果如何,羅智強「願當月亮」的姿態已在黨內投下震撼彈,他以退為進的策略提醒國民黨:真正的敵人不在黨內,而在下一場對外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