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營怒轟賴清德「一手和解一手追殺」 近百黨工遭約談爆寒蟬效應

2025-05-23 15:49  作者 / Kelvin

賴清德總統520就職滿周年才拋出朝野和解,不久檢調即搜索國民黨新北區黨部。國民黨立院黨團今開記者會痛批賴總統玩兩面手法,表面和解,私下卻動用檢調約談、羈押近百名黨工,批評民進黨雙標、賴是偽君子,呼籲其懸崖勒馬、回頭是岸。(圖/國民黨立院黨團提供)賴清德總統520就職滿周年才拋出朝野和解,不久檢調即搜索國民黨新北區黨部。國民黨立院黨團今開記者會痛批賴總統玩兩面手法,表面和解,私下卻動用檢調約談、羈押近百名黨工,批評民進黨雙標、賴是偽君子,呼籲其懸崖勒馬、回頭是岸。(圖/國民黨立院黨團提供)

賴清德總統在520就職滿一周年當天拋出朝野和解的訊號,然而僅過不久,國民黨新北市多個區域黨部就遭到檢調搜索,引發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強烈不滿。今(23日)國民黨團召開記者會,痛批賴清德表裡不一,一方面喊著要與在野黨合作共商國是,一方面卻在背後動用檢調系統,對各縣市國民黨區黨部發動大規模搜索,甚至對專職黨工展開約談與羈押,數量高達近百人。國民黨黨團怒斥民進黨是「雙標政黨」,賴清德是「偽君子」,呼籲其「懸崖勒馬、回頭是岸」。

據指出,賴總統在表態釋出朝野和諧善意後的48小時內,檢調即兵分多路前往土城、樹林、三峽、鶯歌等多個國民黨區黨部進行搜索與調查,約談人數包括6位執行長在內共達10人,甚至連中和、五股、泰山、林口與蘆洲等並未涉及罷免民進黨立委的區域也有黨工遭約談,令黨內譁然。

國民黨團副書記長陳玉珍在會中表示,民進黨口口聲聲強調此次罷免行動是由公民團體自主發起,實則從種種跡象看出,民進黨從一開始便介入協助。她指出,已有證據顯示黨內有律師提供法律諮詢,甚至指導如何處理內帳,已可能觸及《政治獻金法》。然而面對這類違法疑慮,檢調卻未見積極動作,反而選擇在選舉罷免期間動用司法介入,嚴重干擾正當政治程序,讓人質疑其背後動機。

陳玉珍進一步指出,2007與2008年間,民進黨曾主導「討黨產」與「入聯」公投,雖分別有140萬與272萬人連署,最終合格率卻僅60%與46%,當時卻不見檢調採取如今這般高調作為。即便當年有約談,也是在程序結束後才進行,而韓國瑜任高雄市長時面對罷免,連署中出現「死人名單」,但高雄地檢署卻以罷免團體無查核能力為由迅速簽結,形成強烈對比。她強調,法律既有追訴時效,檢調應一視同仁,避免淪為政治工具。

她批評,民進黨如今對國民黨採取高壓手段,無非是要製造寒蟬效應,連未參與罷免行動的區黨部也被波及,專職黨工被交保或約談,形同公然將司法之手介入選舉與罷免程序,完全無視民主底線。她痛批賴清德一邊高喊和解,一邊暗地裡展開政治清算,並稱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是「真小人」,賴清德則是「偽君子」,更直言其與罷免團體密切互動、提供資源,實為「假公民覺醒,真政治鬥爭」。

新北市議員江怡臻則指出,賴清德表面上笑臉迎人,聲稱願與在野黨共商國是,私下卻策動檢調大舉約談近百名國民黨黨工,讓人看清其真正面目。她痛批,賴清德對於涉及重大經濟犯罪的林秉文、朱國榮、鍾文智、徐少東等人放任其棄保潛逃,卻對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與國民黨黨工大動干戈,這種「一手握橄欖枝、一手拿利劍」的兩面策略,令人不寒而慄。

江怡臻還指出,民進黨內部早在今年初就有針對罷免的整體布局。她舉例說,三月間民進黨前發言人張志豪曾不慎透露,賴總統在農曆年節前即已部署罷免行動;四月底現任發言人卓冠廷也稱,對於未積極推動罷免連署的民代,賴清德「都看在眼裡」;近日更有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洪健益爆料指出,賴清德定期與罷免團體的領銜人會面,並聽從曹興誠意見推動行動。

她反問,如果張志豪的說法可解釋為誤會、卓冠廷的是失言,那麼洪健益的爆料又該如何看待?如今民進黨上下急著為賴清德澄清撇清,聲稱總統沒有與罷免團體接觸,未主導任何罷免行動,是否等於完全否定張志豪、卓冠廷與洪健益的可信度?她痛批,為了護航賴清德,民進黨竟連自己人都能拋棄,犧牲黨內公職的誠信與價值。

也許您會感興趣


中央突砍地方25%補助!盧秀燕轟「移花接木」籲中央收回決定

針對行政院大幅刪減中央對各縣市一般性補助款25%的決定,

2025-05-23 14:12

爆「賴清德與罷團開會」洪健益稱口誤致歉 楊智伃嘆:講實話卻被逼道歉【菱傳媒】

原文網址:爆「賴清德與罷團開會」洪健益稱口誤致歉 楊智伃

2025-05-22 13:23

謝龍介狠酸「政策買票」!直指民進黨老農津貼動機不單純

民進黨立委郭國文與林俊憲今日召開記者會,呼籲針對老農津貼

2025-05-22 12:47

【鏡新聞】鏡新聞政經情勢民意調查 第二十八波新聞稿

《鏡新聞》今天(二十一日)公布【2025年五月政經民調】

2025-05-21 23:48

黃國昌轟吳釗燮「國安太上皇」缺席解凍案 嗆賴清德應先報告適任與否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今日討論有關總統府及國安會

2025-05-21 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