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觀點》25周年特別策劃 新銳導演作品展現多元議題

2024-05-23 10:30  作者 / Kelvin

觀點短片展首映會(左起)新聞部經理蕭丁毓、導演少凡、導演陳韶君、胡元輝董事長、導演薛若儀、導演黃聖鈞。(圖/公視紀錄觀點提供)觀點短片展首映會(左起)新聞部經理蕭丁毓、導演少凡、導演陳韶君、胡元輝董事長、導演薛若儀、導演黃聖鈞。(圖/公視紀錄觀點提供)

公共電視台《紀實觀點》即將迎來開播25週年,特別策劃了《2024觀點短片展》分上下集首播,展示6部新銳導演的作品。這些影片涵蓋了家族情感、白色恐怖、身份認同、變裝皇后、憂鬱與死亡等主題,展現了導演們的創意和雄心。為此特別舉辦了特映記者會,提前播放了《2024觀點短片展》上集的三部紀錄片,邀請到黃聖鈞、薛若儀、《吹得到海風的地方》導演陳韶君、《肉人--精神病人的時間》導演少凡等出席,與嘉賓分享創作和拍攝過程中的辛酸與收穫。

黃聖鈞和薛若儀執導的《voyu》(30分鐘),記錄了鄒族藝術家杜銘哲回到故鄉阿里山,追溯其父杜孝生醫生在白色恐怖時期的經歷。從杜孝生的遭遇、出獄後的沉默到恢復傳統姓名的心路歷程,影片展現了兩代人在身份認同上的掙扎。兩位導演目前在南藝大音像研究所就讀,並連續獲得2023、2024金穗獎學生組紀錄片獎。

《voyu》探討了台灣當代史、人權與族群問題,結合了動畫與豐富的史料。導演薛若儀表示:「杜孝生的鄰居受訪時說,印象中的杜醫生總是親切、和藹、有耐心,但杜銘哲從小到大看見的父親,總是沉默的背影,無法和家人分享,父子間始終有隔閡,這是他難以接受的。」導演黃聖鈞希望通過這部短片,讓更多台灣人關注轉型正義和原住民的處境。

導演陳韶君的《吹得到海風的地方》(37分鐘),以第一人稱視角,從高雄搭乘末班「台華輪」前往澎湖外公家。儘管外公已離世六、七年,家族的傷痛依舊未散。通過與母親和鄉親的對話,導演逐步揭開外公離世前的心情與謎團。影片運鏡詩意、氛圍朦朧,台華輪最後的鳴笛聲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結束,也讓導演在尋根之旅中感受到她與母親、外公、家族永遠的聯繫。導演陳韶君坦言,在片中刻意避談外公輕生的原因,她無意追究責任,「如果他想要離開,我們應該學會尊重他的決定。」

《肉人--精神病人的時間》(31分30秒),主角小麥是抑鬱症患者,不被原生家庭接納,曾有過輕生舉動,四處遊蕩尋找「家」與「愛」的歸屬。經過長夜痛哭後,她努力迎向明天。導演少凡以同樣身為病友的心情出發,採用參與觀察式拍攝手法,與被攝者密切相處,共同面對症狀與生活難題,期望讓觀眾更同理病友的世界。導演少凡說:「希望病友間能形成保護網,讓病友感到不孤立無援,也希望讓一般人理解病友的身心狀態,社會能看到並給予幫助。」

《瑞秋》(40分鐘)由陳昆禾執導,他自稱是「順性別異性戀,社會上最普遍最無聊最常見到的乖乖牌直男」。雖然變裝皇后的紀錄片已有不少,但導演將自身的徬徨、製片女友的支持、父母的轉念一一入鏡,更顯真誠與人情味。

《歡迎光臨海口村》(34分30秒)的主角月女是導演傅美嘉的外婆,她大嗓門、性格直爽,大半生住在雲林四湖鄉村,結婚生子,與其他婦女剖蚵仔、種蒜頭,晚年被神明指定為代言人,長駐宮廟為鄉親通靈、收驚。導演近距離記錄阿嬤精彩身世,讓人看到台灣女性堅韌的生命力,也反映出農村人口老化、沒落的無奈。

壓軸的《明天我要當歌星,可以嗎?》(27分30秒)由花蓮阿美族女導演Kawah Umei(連晨軿)和製片夥伴Lisin Haluway拍攝,她們的媽媽Umei、Haluway不放棄歌星夢,更勇敢嘗試譜寫詞曲。影片洋溢著樂觀與幽默,笑中帶淚。兩位媽媽還專程趕到台北「原轉小教室」,向族人歌手巴奈學習唱歌與創作。Umei媽媽當場許下願望:「請不要排斥我們原住民,請把我們一視同仁。」

《2024觀點短片展》上集將於5月23日(星期四)晚間10點在公共電視台播出。

也許您會感興趣


Marz23金曲獎要帶小孩走紅毯 曝有向天上爸爸安迪報告

Marz23入圍2024年金曲獎「最佳華語男歌手獎」,1

2024-06-16 00:20

黃仁勳談AI革命 透露最愛台灣這一味!

日前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來台,掀起「仁來瘋」

2024-06-15 23:25

張學友親入海關基地 登上真巡邏船架式十足

香港警罪動作鉅獻《海關戰線》由《拆彈專家》系列導演邱禮濤

2024-06-13 23:15

Ozone吐成團培養默契方式 遇難關靠這招排解認不孤單

男團Ozone日前宣布開啟「攻頂之路」計畫,在每月推出新

2024-06-13 22:00

柬埔寨「最美混血皇室公主」慘遭索命 中邪、全身痙攣變蓬頭垢面

台灣難得一見的柬埔寨鬼片《鬼氣球》,不僅是柬埔寨影史最賣

2024-06-13 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