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精挑細選,有些人會評估建商背景,但有民眾找房過程,發現市場上有不少產品,共通點是土地都來自「仁愛之家」,好奇箇中來歷;專家提醒,這類產品大多是只有房屋所有權的地上權住宅,會有貸款成數較低、轉手不易等疑慮,出手前應多加評估。
民眾在臉書「買房知識家A你的Q」發文,自稱在台南找房子,過程發現很多土地都來自「仁愛之家」,價格還比周邊物件便宜,好奇地主的背景。文章吸引網友留言,不少人看到地主名稱後,紛紛呼籲原PO審慎評估。
網友表示,掌握在「仁愛之家」的物件「通常只有地上權」、「你房子只要沒了,你無權自己重蓋,除非地主同意」、「民族路那邊都是他們的地,買了每個月還必須繳地租,地會越來越值錢,房子越來越不值錢,你買的是房子那個殼」、「仁愛之家=台灣土地公」、「沒把握最好別碰」普遍都不建議貿然出手。
▼EBC地產王隨機查詢,發現仍有不少物件的地主是「仁愛之家」。(示意圖/翻攝售屋平台)
檢視「仁愛之家」的來歷,前身是一般人俗稱的台南救濟院,單位最早可追溯清治時期的官辦「養濟院」,當時專門收容街友和社會弱勢,獲得地方仕紳支持,包括後來的台灣巡撫劉銘傳等官吏,也曾陸續捐地,後來到了日治時期,日本人擔心土地被私用,於是捐地給地方慈善所使用,如今歸屬財團法人下的仁愛之家。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表示,地上權住宅缺乏土地所有權,不符合國人買房習性,房價發展可能相對受限,通常會低於區域行情,亦有貸款條件稍差的狀況,還要面對地租等處理事宜,通常是投資客作為租屋使用,非自住者多的情況也可能影響居住品質,這些都是自住要留意的部分。
他提到,地上權案的共通點是相對市價便宜,例如可分割類型一般為市價打七折至八五折,吸引預算有限的買家,但要留意地主及承包商的身分,若是政府或由大型建商承包,相對減少土地使用權被收回的風險,反觀土地歸屬私人財團對住戶保障較低,同樣也要納入考量。
(封面示意圖/Google map,讀者提供)
【往下看更多】
● 出售繼承房遭錯殺!沒賺還被課稅400萬 代書「這招解救」稅款減半
● 速食店不「包棟」了? 改開300坪車道店賺更多
● 928檔期熄火!全台推案量減逾千億 北北桃成重災區